路人@行者

一个散漫的路人,欣赏一路的风景; 一个匆匆的行者,收罗行走的乐趣......

[美图] 颐和园十七孔桥 冬至日金光穿洞(28P)


  "虹卧石梁,岸引长风吹不断;波回兰桨,影翻明月照还空“。西郊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杰作,清乾隆时(1736一1795)建,由17个桥洞组成,长150米,宽8米,高7米,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,状若长虹卧波,其造型兼有卢沟桥、宝带桥的特点。桥上石雕极其精美,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,大小共544个。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,十分生动。桥额北面书“灵鼍偃月”,南面书“修蝀凌波”,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 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、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。



  每年冬至前后,颐和园十七孔桥的桥孔被夕阳照射,呈现出迷人的“金光穿孔”景象。十七孔桥每个桥洞都充满了金色的、灿烂的、迷人的冬日阳光,与往日相比显得尤为壮美,也有人将“金光穿洞”称为“金光穿孔”、“红光穿洞”、“红光满洞”及“红桥洞”等。据悉,古人在设计建造十七孔桥时就利圝用天文地理知识。冬至当天,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(冬至线),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。简而言之,对于北半球各地,冬至是全年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,有资料说,北圝京市区在冬至这一天的太阳高度仅有26°42′,正因为这样的角度,落日的阳光才能充满十七孔桥的每个桥洞。



  颐和园,原是作为帝王的行宫与游赏花园,面积达290公顷(4350亩),整座园林,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为中心,依不同的地点和地形,配置了殿、堂、楼、阁、廊、亭等等,精致而优美。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,东接廓如亭,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,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,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。



  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撰写。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“修蝀凌波”四个字,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,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。桥的北端横联则有“灵鼍偃月”几个大字,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圝兽,横卧水中如半月状。桥梁对联恰如其分的写出了十七孔桥的壮美景象:“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,晴光缅明圣软风新柳春堤”;“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,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空”。



  十七孔桥两边的白石栏杆,共有128根望柱,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,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,有的母圝子相抱,有的玩耍嬉闹,有的你追我赶,有的凝神观景,个个惟妙惟肖。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,很像麒麟,十分武威。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,形象威猛异常,极为生动。



  十七孔桥通体洁白,造型流畅、柔和、匀称、优美,兼有卢沟桥、苏州宝带桥的特点,它横卧湖面,形若长虹。其优美典雅的外观与昆明湖周围的景色十分和谐,它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,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,由于此桥的参与,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,这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。



  十七孔桥桥洞当数中孔最大,依次向两端递减,成对称排列。自桥两端到中孔均为九孔,体现了帝王的九五之尊。每到晴朗无风的日子,桥和倒影组成了一个漂亮的纺锤。有人说:这是织女的梭子。



  欣赏十七孔桥之美,有四时之美,有晨昏之美,但更重要的是从不同角度去领略,即站在园中各处望桥,和站在桥上望园中各处。比如站在桥上眺望万寿山,这是十七孔桥的最好镜头。扶着汉白玉桥栏,欣赏万寿山,水波、雕栏、长廊、绿树、崇阁、黄瓦、青天、白云,浑然一体,如世界上真有“蓬莱仙山”,也不会胜过这里。北圝京春天多风,在风天站在桥边,望着昆明湖动圝荡的波涛,似乎万寿山也会浮动起来,一线白石栏杆也成为一条幌动着的珍珠项链了。



  二是站在万寿山麓看“十七孔桥”,这在庚子前自然是办不到的,但颐和园开放之后,这便成为游人不可忽略的一个美丽的画面了。从知春亭一带,往北,再折而西,沿湖走,随处都能望到这一卧波长桥,宜晴,宜雨,宜雪,宜月,无时不是静静地卧在那里,如果你能坐船在湖中欣赏她,那就更美了。读者中有谁知道吗?她是无独有偶的,她有个“姐姐”,在苏州“石湖”,“石湖串月”的“杏春桥”,同她的造型一样,只是没有她华丽。如果说“十七孔桥”是“宫廷妃子”,那石湖杏春桥该是江村的浣纱女了吧。



更多精彩,欢迎继续阅读:
[原创] 龙山之心洗车河 席泽之上凉亭桥(25P) [原摄] 半钩留照卢沟月 一练分波永定河(24P)
[原摄] 安济开石拱之先 永通展装饰之巧(30P) [原创] 韩江上湘桥春涨 洪涛中一桥两断(23P)
[原创] 涟水河上洙津渡 楚南大观万福桥(24P) [原创] 一板一眼曲江桥 亦婷亦美石灵桥(24P)
[原摄] 潇湘寻源野狗岭 盐道觅踪万年桥(26P) [原创] 九曲浏江桥最美 (一) (二) (三) (四)

来源:路人@行者

评论(1)
热度(93)

© 路人@行者 | Powered by LOFTER